|
||||||||||||||
為國做“芯”——訪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 | ||||
![]() |
||||
發布時間: 23-04-27 11:40:25am 文章來源: 《企業家》 雜志 | ||||
文丨姚詠梅
用行動踐行初心
《企業家》:您放棄了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繼續發展的機會,創立龍芯立志為國做“芯”。但我國的芯片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這意味著你們要面對巨大挑戰,當時是什么讓你下這么大決心? 胡偉武:因為國家需要。我并不是一開始就從事芯片研制的,博士攻讀的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師從我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1996年博士畢業后,留在了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世紀90年代末,以夏培肅、金怡濂、李國杰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認為我國在芯片研發方面存在“造不如買”的隱患,認為通用CPU是核心技術,不可受制于人!他們的這種危機感也影響了我,找機會為國做“芯”的想法在我心里萌芽。 2001年,機緣巧合,我參與了中科院計算所的國產芯片研制項目,也讓我徹底走上了芯片研制之路。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龍芯1號”誕生,終結了中國人只能依靠進口CPU制造計算機的歷史。 《企業家》:創立以來,龍芯一直被社會誤解,但龍芯沒有做任何解釋,而且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吊銷、注銷與芯片相關企業達5746家,遠超往年。對此您怎么看? 胡偉武:龍芯的發展確實不是一帆風順的,呈“之”字形的發展道路,彎路比直路多。別人辦企業是從零開始,龍芯是從負數開始。負數就是書讀得太多。我們曾經犯過把成熟企業的績效方法直接拿來套在龍芯頭上的錯誤,反而挫傷了市場人員的積極性。我們曾經犯過照著國外CPU技術多核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家項目指南的要求,在單核性能較弱的情況下,一味提高核數的錯誤,做出來的CPU賣不出去。在吃了虧后糾正了錯誤,在實踐中學會了把技術發展趨勢、國家項目指南和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這些“理論”跟龍芯的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方法。在從市場中發現真正的應用需求后,研究國際上可以借鑒的地方,提出項目建議,最終得到有關部門支持。向優秀企業學習管理方法時,我們不照搬優秀企業的具體做法,而是找出優秀企業管理方法中的基本邏輯和基本原理,結合龍芯的實踐提出具體做法。 對于外界的說法,很多事情不好解釋,只能用行動和成果來證明。另外,我們應該有個清晰的認識:所有自主研發都是厚積薄發,所有高質量發展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干出來的,尤其高復雜系統的研發周期相對比較長,可能要幾年或幾十年的時間。相比于“大飛機”,芯片還多了軟件生態的維度,更需要厚積薄發。龍芯已經積累了20多年,完成了基礎補課,相信再有10年就應該能做成一個新的生態體系。
最得意之處,打造一支有靈魂的團隊
《企業家》:2022年6月龍芯在科創板上市,成為國產CPU第一股,迎來高光時刻,對于這個成績您自己怎么評價?對股價的波動您是怎么看的? 胡偉武:登陸資本市場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可以獲得資金,可以加大公司研發力度,實現高速發展;其次,信息披露渠道成了公司的宣傳陣地,可以“有地方說、有人關心”,公司可以不斷地向投資人傳達“中國要做自己的信息技術生態體系”的理念。龍芯的目標是建成獨立于Intel的CPU和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組成的Wintel體系,以及ARM的CPU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組成的AA體系之外的“第三套體系”,在全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其實上市不是我得意的事情,打造一支有靈魂的團隊,才是我覺得最得意的事情。 在龍芯初創階段,龍芯人發揚“人生能有幾回搏”的精神。在龍芯課題組成立的前五年中,有三個春節、四個“國慶節”等節假日大家都是在加班中度過的,通過小步快跑的技術積累,掌握了CPU研制的核心技術。在龍芯轉型為企業主體過程中,為了專心致志把企業辦好,在公司處于困難時,團隊核心骨干堅定龍芯成功的信心,擋住其他企業幾倍薪酬的誘惑,保持低成本運行,公司在實現盈利后再逐步提高員工的薪酬水平。我們充分認識到核心技術需要在試錯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受得了委屈,通過“十年磨一劍”的長期堅持,使龍芯得到穩步發展并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企業家》: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龍芯隊伍的靈魂? 胡偉武:龍芯研發人員的薪酬并不高。在沖刺IPO階段,龍芯發布的招股說明書披露了研發人員的薪酬情況,當時有投資人質疑:龍芯的人力資源成本這么低,是否會留不住人才?信念才是關鍵,在龍芯留住人才不只是靠薪酬,主要靠的是核心理念——為人民做龍芯、為國家做龍芯。龍芯發展過程中,我培養了五六十個博士,其中有三四十個留在龍芯,幾乎每個人都面臨過5倍甚至10倍于龍芯的薪酬誘惑,但一個都沒被挖走。在2010年龍芯課題組市場化轉型過程中,我有5個在讀博士,為了專心做研究選擇了退學。我相信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只要大家一起專注一件事,不斷精進,終會得到收獲。 龍芯人有自信。當龍芯做得稍有成績時,有國外CPU研發企業通過授權或合資的方式尋求與龍芯合作,希望龍芯放棄自主研發,直接拿他們的源代碼設計芯片或者直接拿他們的設計打上龍芯的品牌進行銷售。當時他們的技術確實比龍芯研發的先進,采取合作的方式可以給龍芯帶來高利潤。但龍芯人清醒地認識到,一旦引進了他們的設計,定將終止自主研發的進程,結果必然會導致我們自主研發的能力越來越低,與國際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更會喪失自主研發的信心和能力。龍芯研發團隊堅持用事實來證明,堅持自主創新這條路是可以走得通的。 龍芯研發人員用情懷投入。龍芯特別研究員黃令儀年近80,還每天拖著鼠標盯著電腦屏幕看電路圖和芯片板圖。我勸她,年紀大了,給年輕人把把關就行了,她脫口就說:“我這一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芯片,就是匍匐在地,也要擦干祖國‘無芯’的恥辱”。即便是今天,這位耄耋老人仍是孜孜不倦。 《企業家》:向黃老師致敬,向龍芯研發人員致敬。這支有靈魂、有智慧、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隊伍,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胡偉武:首先,龍芯堅持勞動創造價值。我們尊重為龍芯做出貢獻的每一位員工。除了早期團隊成員有股權激勵外,龍芯推行一種覆蓋全員的“工分獎勵”激勵機制。每個員工都有工分,而且按年累計,如果員工放棄年假、加班或被評優都可以加工分,在每年9月30日會根據工分、上年利潤的情況,給大家發一次工分獎勵,工作10年以上的工分獎勵可能好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讓每個人都覺得“我是被尊重的”,而且只要員工在龍芯工作,可以逐年累積,這增強了員工的主人翁精神。 其次,龍芯關心員工的家庭和諧。龍芯專門為在職員工60歲以上的父母設立“孝親獎”津貼,即如果員工自愿從自己的薪酬中拿出一部分孝敬父母,公司給予等額配比,直接打到其父母的卡上,增強員工與家人的親情和榮譽感。家和萬事興,龍芯幫助員工建立和美的家庭,讓家屬共享員工的榮譽,龍芯也因此贏得了員工家屬的支持,這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龍芯的骨干隊伍。 最后,堅持“為人民做龍芯、為國家做龍芯”。無論龍芯遇見什么困難,我始終沒有忘記導師的選擇人生觀:“每次考慮人生選擇或龍芯團隊轉型方向時,不要想著對自己有多大好處,想著對國家和人民有好處就去干,堅持十年二十年會發現對自己的好處最大,不吃虧。” 我有個想法,在我退休交班的時候要制定一個規則,龍芯的CEO不得以股價作為核心業績考核。因為賺錢是我們達到了一個目標以后自然的結果,并不是企業要追求的“因”,龍芯不能把賺錢作為做一切事情的起心動念。如果龍芯自主生態建成了,股民還需要擔心股價嗎?
哪有彎道超車,只有直道咬牙追趕
《企業家》:中國是芯片市場需求量極高的國家,但一直以來CPU的兩個主流架構X86、ARM的專利和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龍芯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從無到有不斷突破,于“十三五”期間,實現了CPU通用處理性能提高十倍、銷售收入增加十倍的“雙十倍”跨越。能夠取得這不菲的成績是因為有彎道超車嗎? 胡偉武:CPU是芯片的一種,但芯片不一定就是CPU,CPU相當于計算機的大腦,是信息產業發動機。因為其研發門檻高、生態構建難,被視作半導體產業的“珠穆朗瑪峰”,所以,在技術研發上哪有多少彎道可以超車,要想實現芯片技術的突破,只有直道咬牙追趕。 《企業家》:在龍芯管理中,您采用了什么樣的做法進行有效管理的? 胡偉武:龍芯在管理中遵循堅持為國家、為人民做龍芯的根本宗旨。解決為誰做龍芯的問題是龍芯一切生產經營和發展的基礎,否則龍芯早垮了。 龍芯在重大事項決策時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在做決策時,認真地聽取不同的意見,認真地對復雜的情況和不同的意見加以分析。在決策過程中統一大家的思想,因此,一旦作做出決策,員工就會主動執行。 龍芯在決策前以調查研究為前提,認真執行毛澤東主席“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認為調查研究是從實際出發的中心一環,是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典型形式。調查研究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握客觀規律的具體途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尤其是領導的意見、員工的意見跟實際情況不一致的時候,努力讓領導和員工認識到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龍芯重視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提升認知的原則。“技術是難點,但更難的是對市場需求的理解,這是一個需要探索和試錯的過程”。“兩學一做”時學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論斷,讓我醍醐灌頂。前半句是矛盾論,后半句是實踐論。這句話讓我明白,對市場需求的理解比技術難,要把技術與市場結合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把這個道理理解透了。這也意味著要讓龍芯被更多人認可,以后的研發,會更注重性價比。 對此,我總結三句話:在研發實踐中找到規律,上升為標準和流程;在管理實踐中找到規律,上升為管理制度;在市場實際中找到規律,上升為商業模式。龍芯就是按這個方法來做的,無往不勝。
牢記使命,打造第三套生態體系
《企業家》:當選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不僅僅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職責,更是權利和義務的象征。您作為連續三屆的黨代表,對于黨的二十大報告是怎么理解的? 胡偉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這給足了科技企業繼續創新、向前的動力和勇氣。 這些年龍芯堅持自主研發,把在自主研發實踐中形成的技術能力作為確保信息安全的“槍桿子”。在開放合作中掌握主動權,種下創新基因,形成創新能力,并在追趕性的“補課”完成后勇于實現引領性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里提到的10項重大科技成果里有一半以上都用了龍芯的芯片。 《企業家》:您對龍芯的發展和我國芯片的發展有什么期待? 胡偉武:龍芯將牢記中國科學院“國家人謀國家事,國家隊扛國家責”的使命,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充分發揮自主CPU科技領軍企業的作用,以構建自主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為目標,實現從技術“補課”向生態建設、從政策性市場向開放市場、從跟隨性發展向自主發展的轉變,進一步打通制約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技術鏈堵點,為實現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希望龍芯正在研制的下一代產品,可以“達到”市場主流產品的性能,在2025年走向開放市場,基本建成自主信息技術體系;2030年能走向國際市場,自主信息技術體系更加完善;2035年,打造Wintel(微軟+英特爾)體系和AA(ARM+安卓)體系之后的第三套生態體系,形成三足鼎立。 《企業家》:讓我們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一塊小小的芯片凝聚著中國前沿的科研力量,中國的芯片發展之路雖不平坦,但路在腳下,志在心中。相信,有龍芯這樣的企業在始終堅持,未來中國芯的研發之路必將越走越遠。 編輯 張冰馨 |
||||
【關閉窗口】 |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南路17號 郵編:100048 中國企業聯合會信息工作部 技術支持 京ICP證 1302777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