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奇安信:“風口平方”背后的底層邏輯 | ||||
![]() |
||||
發布時間: 23-04-27 11:37:02am 文章來源: 《企業家》 雜志 | ||||
文丨謝丹丹 2021年,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安信)被認定為北京市首批20家“隱形冠軍”企業之一。與大多數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不同的是,奇安信在成立之后,用5年時間在收入、人才規模、創新能力、產品線等全方位快速超越了同行。為了實現快速成長,相繼引入多輪融資、不斷并購整合,并于2020年登陸科創板,成為國內市值最高、規模最大的網絡安全企業。
在奇安信上市之前,董事長齊向東曾公開表示:在5G時代,網絡安全已經迎來“風口平方”,即風口中的風口。與數十年磨一劍的傳統隱形冠軍企業相比,奇安信是一個非典型樣本。如果僅僅把奇安信的成功歸結為“時勢造英雄”,那就不能解釋這樣一家企業為何屢屢創造奇跡?“風口平方”背后的底層邏輯,更值得企業家和創業者深究。
在風口之前洞察風口
回到9年前,在奇安信成立前夜,當時網絡安全行業還處于無人問津的“小零同”(小規模、零散化、同質化)階段,屬于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坐的“冷板凳”,企業規模小、同質化嚴重、客戶零散……
奇安信是如何思考這張“冷板凳”的?行業發展不佳,一定存在某種問題。要么是賽道選擇的問題,要么是行業中存在某些不利因素。如果是后者,解決掉這些壞因子,不就是奇安信的機會嗎?
事實上,在風口還沒有成為風口之前,奇安信就已經識別出了它。據奇安信副總裁陳華平回憶:創業之初,奇安信對網絡安全行業的篤定,來自三個方面的洞察。
第一,經濟周期。從宏觀經濟規律出發,一個新經濟周期最長為20年。而當時To C互聯網市場高速增長已近20年,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增長幾乎達到頂峰,行業競爭已呈現寡頭壟斷格局。壟斷意味著創新不再出現。一組鮮明的數據可以支撐這種判斷:2006年,據清科資本發布的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名單,To C企業占比92%。而到了2021年,發生了一個大的翻轉,To B企業占比幾乎達到94%。所以,奇安信判斷,未來必將是To B的天下。
在陳華平看來,大多數企業在創業之初容易陷入“蟲看”的狀態,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奇安信則選擇拉長時間軸,洞察發展的主線規律,透過現象,追尋到本質。這也是為什么奇安信雖然脫胎于奇虎360,但與后者走了一條截然不同道路的原因。
第二,看政策。對于網絡安全行業而言,最大的驅動力就是政策。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信辦領導小組的成立,讓奇安信看到未來可期,同年6月,奇安信正式成立。2015年《國家安全法》出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網絡強國”納入“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升為國家戰略;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中,“安全”一詞出現180次;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可見,未來網絡安全一定會影響國防、經濟、民生的方方面面。
第三,看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是網絡安全發展的長期驅動力。在2002年之前,信息化對業務是輔助性的。在2014年之后,隨著信息化和業務的深度融合,網絡安全與業務穩定運行變得密切相關;而現在,數字化正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各層級,網絡安全對業務發展起著生死攸關的作用。
在陳華平看來,判斷任何一個行業好不好,取決于它的驅動力是否足夠強勁。如果說驅動力不夠,只看短期需求,就注定只能掙一時的錢;谝陨蠋讉方面,奇安信由此判斷:To B是未來10年的風口,網絡安全更是To B風口中的大風口。
主動破局到做局
既然行業向好,為什么發展不盡如人意?
據陳華平介紹,當時整個市場還停留在“有沒有”的問題上,即使在不做技術研發的情況下,也能滿足客戶的基礎需求。監管部門上門檢查,關注點也主要是看有沒有這項功能,但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效果如何,其實是個未知數。所以,當時網絡安全與業務隔得很遠,對業務的價值不明顯?蛻魧r值無感知,資本也不活躍。這個行業面臨缺投入、缺技術、缺人才的“三缺”局面。面對以上問題,奇安信如何做一個破局者?產業小、不熱鬧、不受關注,那就先讓這個產業“熱”起來。
2014年,為了讓整個產業熱起來,奇安信舉辦了一場歷時三天的北京網絡安全大會,它邀請了客戶、技術專家、廠商、監管單位、資本、咨詢機構、媒體等各方人士參與其中,吸引了3萬人參加。尤其主會場可以容納5000人參會,3天時間共舉辦了200多場分論壇,展區占地面積高達6000平米。在這場大會上,奇安信首次喊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全球網絡安全,傾聽北京聲音”。時至今日,這場大會仍是東半球最具影響力的網絡安全盛會。
除此之外,為了激活行業創新,奇安信相繼組織了“補天白帽大會”、DataCon大數據安全分析競賽、“安全創客匯” 展示平臺,等等。奇安信還不斷提出“內生安全”“數據驅動安全”等創新安全理念,成為引領產業風向標。
如果用“造勢”來形容奇安信的這一系列舉措,可能還不足以理解事物的本質。大多數人通常會認為,在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風口便成為越來越顯而易見的事情。但陳華平認為:“并不是每個創業者都能真‘看見’風口。實際上普通人看到的風口,都是別人炒出來的。”
風口都是頭部的盈利公司在炒,把行業炒熱之后,后邊的人才會意識到這個風口的存在,事實上早已有先行者入局。“這時候,就要看誰在炒,誰是第一個炒的人,誰又持續在炒?”陳華平說道。
與其被動卡位,不如主動破局與做局。作為龍頭企業,奇安信從產業視角做局,將市場和賽道識別出來,再將其放大,讓生態企業一同成長。行業的生態繁榮了,自然就有希望了。
不惜一切重投入
除了政策以外,技術成為網絡安全行業另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通過一系列政策的發布就可以看出,網絡安全正在從形式化合規向實戰化的效果考核轉變。
奇安信組織各種與網絡安全相關的展會、論壇,不斷創新安全理念,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奇安信認為,網絡安全的發展要從早期功能的“有無”到真正幫助機構解決問題,這就要求企業更加實戰化,同時具備防守和攻擊的能力。奇安信堅信:與To C不同的是前者更擅長模式創新,To B更擅長原始技術的創新。所以,在網絡安全領域,技術越來越成為一個門檻。
奇安信在研發投入上,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聽說個別核心技術人員的年薪都是千萬級別,比CEO還高。據2017—2020 四年研發費用統計,奇安信共投入36.34億元,占總營收的36.5%。為了快速增強技術實力,奇安信又相繼收購網神、網康等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所以,當同行的大多數產品還停留在單純告警的階段時,奇安信就已經能查出病毒,而且找到APT高級持續性威脅,不斷發現0day漏洞(未知的軟件缺陷)。
網絡安全技術與研發投入資金規模密切相關。由于資金投入太大,從2017年開始,奇安信果斷啟動融資。做PRE-A輪融資時,奇安信的估值是100億元,破天荒比行業第一的上市公司還要高。2020年,奇安信用43天完成審核,迅速登陸科創板,公司市值突破800億元。天風證券分析師沈海兵曾給出奇安信“強于大市”的行業評級。
從2017年到2019年,奇安信連續進行了5輪融資,共融到65億元人民幣。融到的資金奇安信主要投入在安全能力建設、攻防實驗室等領域。陳華平感嘆:很少有公司具備這樣的魄力和資金實力。
分析原因,得益于奇安信在創立之初的戰略規劃:2014—2019年為1.0戰略階段,其主要目標是“高速增長,上規模”,指導方針是“重投入、建能力、贏未來。”這個邏輯并不符合大多數隱形冠軍企業。
對于這樣的疑問,陳華平這樣回答的:“因為網絡安全行業是多場景的,且安全問題環環相扣,如果只聚焦在某個細分領域,也只能解決單點問題。如果客戶有100個問題,還有99個問題沒解決,對客戶來講,就是不夠安全的。另外,網絡安全是一個重資金投入的行業,如果不快速做大,企業也就很難在研發上有所投入,只有快速做大,才能擁有相匹配的資源和足夠的話語權。”
卡好位、踩好點
為什么冒著虧損的質疑和壓力,奇安信還要砸重金投入?敢為天下先,需要勇氣,更需要足夠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在每一個重大事件、每一個重大的風向來臨之時,你的嗅覺是不是足夠靈敏?判斷了之后,你敢不敢立馬真的投入進去?把這個‘位’死死地卡?”
正是因為相信自己判斷得準,奇安信才會不計一切代價、拼命在技術上有所投入。
在陳華平看來,奇安信幾乎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能卡住位。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要建立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奇安信捕捉到這一信息后,立刻義無反顧投入進去,打造網絡空間安全態勢感知與協調指揮平臺,一年之后就成為了這個細分領域的行業第一。
2019年,奇安信成為冬奧會官方唯一網絡安全與殺毒軟件服務提供商。雖然服務奧運會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且幾乎沒有收益,但奇安信沒有絲毫的猶豫,因為這個項目一旦申請成功,就意味著奇安信可能經受住全球黑客的攻擊和考驗。這是一個絕佳的練兵機會。陳華平說,在網絡安全行業有一種說法,叫“講100遍不如打1遍”。
最終,雖然面臨每天數10億級的網絡攻擊,奇安信依然成功實現了奧運會期間網絡安全零事故。通過這一仗,足以證明奇安信在攻防能力、安全服務能力方面達到世界頂級水平。
與奇安信不同的是,大多數企業習慣于“邊走邊看”,尤其是在新業務的探索上。“很多公司失敗,都是敗在穩上,所謂的穩,就意味著戰略判斷能力不足,洞察力不夠。”陳華平說道。
所謂“邊走邊看”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的樣子,這其實是在用戰略的懶惰來掩蓋戰術上的勤奮。清晰的洞察加上足夠的自信,這就是奇安信戰略魄力的來源。
與其說是風口造就了奇安信,不如說奇安信創造了風口。
|
||||
【關閉窗口】 |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南路17號 郵編:100048 中國企業聯合會信息工作部 技術支持 京ICP證 1302777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