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精彩案例點評
|
|
|
|
楊杜:衷心的祝賀剛才獲獎各位企業和企業家,作為一個管理學的研究者來講,你們的創新的案例,你們很多創新的行為,為我們做研究來講提供的豐富的源泉和很好的經驗。材料發到我這兒之后,我認真去研讀,在里面有很多我學到的東西,在此表示感謝。下面我想對這個案例做一個點評,分兩塊,為什么要寫案例?我們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為什么要進行總結的東西?我們學校經常寫案例,從這個角度講一下我的看法,對我們十佳管理案例做一個基本點評。
為什么要寫案例?我想大家會想想我們一天忙什么,中國人成為世界上最忙的人了。白天我們在干工作,我講叫走干講,該干什么干什么,該講的影響力發言都要做,管理政府容易不能干完活,八個小時以外都是自己的自由時間,我回去白天成長企業,晚上成長自己。 總結是必須的,今天案例就是做這樣的事情。我們讀的時候,晚上回家有時候讀的東西難免不通其理,自己去整理一些東西難免不得其要,我們想難免不得其解,我們需要一個共享的平臺,像管理案例的評獎與大家一起評獎,這是打破我們視野和頭腦做事情。我們一天一天工作,如何有更高的層面看待一件事呢?讀書也可以,做實踐,做實物也可以。我們這次案例非常要緊的東西是要創新,真正的理解超越昨天所做的事情更新的邊際上收益這樣的事情。作為案例來講,可以有一個思考的角度,跳出理論看理論,跳出腦袋看自己,讓自己每天都有進步。如何做管理案例目的有三個: 一是把我們的經驗,我們辛辛苦苦總結的東西規范化,形成可以往下傳遞的,讓我們員工讓職業經理人很好運作的,不要太誤解,不要太走偏的經驗規范化的過程。一個企業不僅創造價值,還要創造思想,規范的東西,讓我們在現實中學到很多。 二是經驗的共享化,經驗共享化過程是我們寫案例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可以知道我們組織在擴張過程中不同的組織,不同的人,可以按照過去案例共享案例,不要犯重復作用。 三是經驗價值化,知識不創造價值的話,也沒什么意思,知識不能在知識里面轉,需要為企業通過案例的總結創造自己的價值,比如樹立良好的形象,我們很好的品牌和案例,通過案例的宣傳在社會形成超越競爭對手,超越自己昨天的價值化的東西,并不是空的,不是兩張皮,而是連在一起的。 為什么要寫案例呢?擺脫我們實踐是實踐,理論是理論的兩張皮的過程,管理很多學問很多是從管理的案例中,管理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理論不等于實踐,實踐中很多前提在案例里面,在我們教科書里面都去掉了。在座的各位你們有這樣的優勢,有實踐的東西總結出來再傳遞出來,不僅僅自己能做成,還可以指導別人來做,發動組織去做,這是會做管理,做好案例之后在更好層面上知道管理怎么講清楚,領導視察也好,同業交流也好,三句五句能把你的戰略、文化、想法講出來,自然形成很好交流戰略伙伴關系。 寫案例書從經驗性管理到科學化規范化自覺管理的過程,自發管理讓我們成功是偶然的,無法持續,失敗了不知道怎么成功,總結不出來留不下來東西,這是影響我們科學管理。傳遞不出去,沒有文字,只能手把手教。難以提升自己。在里面有易動的去管理,才能讓我們提升自己站在更高的層面來思考管理的問題,來預計和應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是提升自己很重要的方式。于是我想我們做管理者很重要的東西不僅在管理人,也在管理知識,知識這些東西是我們多年發展多年工作中所誕生出來這樣一些成為有效的,能夠固化我們的資產,靠什么進步,我們在過程中學習,就是要把知識管理起來,一邊學,一邊思考,我們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在哪里?光思考不學習,不和別人交流人會懈怠,學和思要結合起來,第一個公式“學+思=悟”。 我們不是純粹搞學術研究,我們需要把這些東西應用到管理的經驗。第二個公式就是“知+行=會”,知而不行則浮,行而不知則累。 站在孔子的肩膀上,我們如何學習和思考在一個層面去做,我覺得我們在知和行,這是我們理解一個東西,學習這個東西,同時我們做一個東西橫向和縱向的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我們是知而不則浮,行而不知則累。我反復看了十佳案例,我看的并不是特別詳細,但是我得到了很多目前我們中國優秀企業在忙什么,在想什么,比方說我們十佳企業管理案例主要內容,我看到出來有四方面的不同關注點或者大家比較重視的東西。 第一個屬于戰略層面和外部環境,比如說新興鑄管,還有戰略轉型,我們能源發展到一定階段,怎么向未來發展階段進行戰略轉型。第二個方面屬于形成閉合系統完整的管理體系,從立體角度進行整合,在十佳管理體系講的比較多閉合管理體系、制度流程一體化、基層管理模式、四化管理模式,規范化管理體系,都是用的模式、體系形式來做,我們是用面和體的方式在整合我們自己的體系和模式,中國式的管理會在這里面出來。還包括我們用的一些先進手段,比如信息化、模型化等等的,以及剛才會長講到綠色管理、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等等軟實力的管理在我們企業所管理和創新。我們做的事情是什么?我看了一些材料,有些材料偏向于經驗,有的寫的很細很詳細,有的形成框架、模型、結構,甚至形成自己創新的理論色彩概念出來。我們做事情肯定要做的,你做不出來沒有業績,空說沒有用,做了之后如何講出來,講的東西如何寫出來,有很多時候我們做出來,寫不出來,有的是講的出來,做不出來。案例如何有效率的,不要產生誤解的寫出來,是對我們現在和未來企業管理者的非常高的要求,稿子自己寫,因為自己想明白了,想明白就能說明白,說明白就能寫明白,這是對企業管理者更高素質的要求。 我們僅僅是造一些詞嗎?不是。是我們思想能夠抓住比較本質的概念把握的問題,這不僅僅是講一些空話虛話的問題。我看案例非常注重你里面有沒有條理,有沒有創新,有沒有啟發。我經常叫六有,對貢獻,對社會,對企業有貢獻等等。我們企業管理者在創新思考的角度上推動企業往前走,我們既然做非常虛的概念出來,同時做很實的業績出來,兩幅拉的結構符合我們宇宙的結構,組織的結構的。在這里面怎么做到科學和藝術,我看到大家寫的案例非常藝術在說某種現象或者你的經驗,用的詞和力非常到位,我們有感覺,我經常跑企業,同時用得詞又非常明晰,界定很條理,很科學的。如何做到科學性總結它,藝術性操作它很好的結合?茖W性的東西形成理論要科學,管理行為要科學,業務和事要科學,企業成長階段要科學。藝術性的東西體現在哪兒?我看大家案例了解一些背景情況,藝術性的東西在實踐中,高層管理、領導行為、組織和人、創業階段的時候需要藝術,看你企業發展階段,企業規模,尤其企業人數多少或者說高科技性質的高低與這個有關系,要不然就寫不出來。我們不斷思考我們的案例,看我們科學思維和日常管理思維的不同,這兩者之間如何做到極致?平時我們做事情,用科學思維做是不對的,科學思維過于僵化,這兩者之間如何分配好?管理的過程與其說是科學的,不如說是藝術的,與其說是邏輯分析的,不如說是美學感覺的。管理需要整體感悟,整體感悟需要的是行動知識而不是科學知識。所以大家在寫模式的時候,管理的模式四化也好,整合也好,閉合也好,講體系的時候,肯定不是隨意找幾個胳膊腿湊在一起的,是有靈魂和主線的,而不是湊了幾個方面。這一點能夠看出我們案例優秀程度出來,這里面學到很多東西,我們思考很多這方面的問題,不是虛的編幾個詞就可以。大家經常坐飛機,怎么登機才有效率,開始登機了,迅速的幾分鐘快速的登上去,第一種隨機法是現實中用得最多,第二種后排隊先上法,第三種倫理法,老弱婦幼先上,這種是最沒效率的。理解科學管理的東西,里面有太多可以選擇的東西,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達到我們的效率和效益呢?理論上會得出來的,理論上說的后排靠窗先上去,那種方式合適,但是怎么排呢?現實中候機是非常難排的,理論和現實思考有很大差別。第二種和第三種效率最低的。只要把機場上了一排座的地方差不多像飛機座去排,后到的人坐的樣子差不多了,這是管理的整體思考,而不是簡單說了哪個方面就可以。 我們看了大家的案例里面把我們非常有效的經驗的東西,如何科學化歸納下來,僵化下來,我們就去執行了,這就是科學化的東西。我們管理中一是藝術化,二是科學化。我們做案例的目的慢慢使藝術化的東西變成科學化,教我們組織和員工,中層管理者認真規范不走樣執行,具有這樣一個基本的作用合乎。我看了案例之后,我在想,這里面我們整天做研究,誰能成為中國管理大家呢?中國老總大家都知道,你們真正具有一個把企業做好,同時又能把自己做好的經驗模式總結出來的時候,我相信你把你們會比管理學家更有優勢,更有機會成為中國的管理學家,F實中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學了西方管理學經驗、著作理論等等,往往都是管理者做出來的,而不是管理學做出來的。中國式的管理離不開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的價值觀,我們把企業做好了,再把它很好總結出來,對于中國式的管理,中國管理的國際化,做出很大的貢獻。關鍵是我們有沒有興趣除了做,還要去說,還要去寫,有沒有這樣的興趣和能力的問題。我看了我們很多企業家寫了這方面很多書,這是很好的資源和借鑒。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耳熟能詳像海爾、聯想、華為的,他們提出了能夠廣泛傳播的案例,在我們十佳案例里面也談到像平朔煤業的黑綠兩色產業鏈理論,新興鑄管張同波的模擬法人管理,還有株洲湘運集團朱遠東的道德經管理等等。 我們在管理案例里面,希望大家做什么呢?慢慢成為四會的管理者: 一、會干。管理者業績功績,有效益,有面子。 二、會說。管理者講話藝術,影響力,號召力。 三、會寫。管理者文字功底,有文章,有講話。我看有很多領導每年的講話稿幾十萬字。毛澤東偉大領袖也是目前非常能寫的,在30年代能寫出像“三論”這樣的文章里面,在我們那一代領導是非常厲害的,有自己的方法,有哲學觀才會使隊伍感覺到很高層次理論的力量。 四、會想。管理者思維模式,腦子清,立場定,知道自己干什么的。 有四會,我們管理越來越復雜,外部變動越來越激烈的時候,能夠讓領導隊伍繼續前走。 我們不少企業家不少企業做大學教授、學術導師、發表論文,著書立說,這是新一代企業家嶄新的面貌。最近我們剛升上省部級的領導差不多都有碩士、博士了,需要在會寫,會讀書,會在更高層面上交流,這一點上做到自己應該做的東西。哪怕每天寫一些日記,都會留下自己所思所想,聯起來就成為你思想的點到線到面,思想流的狀態會引導企業走的更順暢,更成功。 我想對案例做一個具體點評,由于時間關系,對于部分案例,我認為非常啟發我的,很有影響力的案例。 1、新興際華題目是構建兩個機制,國企經營管理模式,從自己具體目標、任務針對性的提出來的,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反應機制,應對市場變化,應對金融危機。顯著特點在于模擬法人層層激活活力,快速聯動,環環應對市場模擬法人層層激活活力。我想變成人人都是負責人,人人都是當家人,人人都是市場經濟,人人都是帳房先生。像阿米巴的經營方法都是讓每個人活力激發起來。我們在新興際華集團做到了這一點,由工作中心上升到利潤中心,讓每個人對產供銷整體事業是否有附加值實行了四個轉變,我簡單做了歸納:由工人意識到主人意識,由生產意識到市場意識,由實物管理到價值管理,由經營意識到競合意識。涉及到環境變動的時候,強化組織彈性,能源能進能出,職位能多能少,干部能上能下,考核能好能壞,收入能多能少,誰能適應這樣,誰能適應市場。市場是彈性的,如果你是僵化的,肯定是硬著陸的問題。 2、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 題目是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則,思考現實中有邏輯的機制,類比用到了企業管理。人的腦子有時候是沒有腦子的,但是自然肯定有腦子的,沒有邏輯沒法運轉,用類比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管理體系是很好的。他們畫出來的圖很有意思,外三角,內三角,核心圓,很多企業家不僅會說會寫,還會會畫圖。如果你寫不明白,你畫出來肯定是亂的,畫圖是一個檢驗一個人是否有平面的簡單方法,所以我對畫圖非常在意的,讀書不如讀圖。三角的穩定性是否丟掉的一些東西呢?這里面很多,我就不展開了。2:8率對應3:7率,到3:7率得到人才觀念七成定律,我非常贊成,現實中我們也是這樣做的,怎么把3:7做好,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用好精力,剩下的東西就去放棄,放棄的東西對管理者非常有挑戰性的,怎么做到這一點,知道更高的層次在哪里。 還有矩陣分析方法,提出四組矛盾,沒有對與錯,你說到底怎么做?在中間找可容忍的點,不是做到極致,一定怎么樣,滿足我這個層面,好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要求,在境界里面分成四層,把3:7率因素很好應用到里面,第一層大公無私對干部力求做到。第二層先功后私保證做到,第三層批判,第四層是懲戒。不同的人在里面找矩陣象限,你應該怎么做,對干部隊員工有不同的點,干部要嚴格,員工要寬容,什么樣的干部按不同的要求給你分成層次,會對大家定位很好的空間。 3、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 他們做的數據分析模型,他們先后創建了四個模型,門店選址數據模型、商品品類數據分析模型、人力資源績效考核模型,VIP客戶價值分析模型。他們分析出來做出的量化東西,他們做連鎖的,連鎖需要做好一個模式拷貝出來很多,這需要我們先進數據方法,有信息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去做好可拷貝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好的,當然案例里面稍微有點問題是第四個沒有寫進去,我看了半天沒有找到VIP的模型怎么著,以后我們繼續做。里面是四選,選址、選貨、選人、選客,完整把案例做出來,我認為它比較閉合比較全面。選址當然及其重要,當然是客流的問題,換到另一個行業就不一樣了。選貨是決定賣什么,選人業績考核模型,選客是客戶價值分析模型。 4、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王莊煤礦。 題目是閉合,很多案例都談到體系和模式,我認為他講四定,定目標、定人員、定流程、定考核。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干什么才算好?我的建議是5W2H,19個問題分析法,有19個問題進行分析,最后達到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才合適,加到何時何地為什么,讓員工去思考會更閉合。2H是如何改進,這種模式我認為更完整更閉合思考。為什么問的問題有三個,是什么有兩個,在何處,何時,誰?怎么做,如何做得好,這是5W2H的這些7個方面,我覺得他的方式做得相當不錯。 5、中國北車唐山軌道客車公司。 他提的是百年企業,我們做企業如何使企業做長久,企業留下的是技術,留的是制度,人是很難留下的,最多留下照片了。如何在做百年企業案例總結做到呢?他們提出的是制度流程一體化,這與其他案例模式是一脈相承的,一個企業最重要是活起來,活起來靠什么?三年發展靠運氣,十年發展靠戰略,我們企業做戰略思考十年或者八年左右,再遠沒有多大意思。三十年發展靠文化。百年企業靠什么?我們唐山軌道,我們是百年企業創制,沒有很好的機制和制度很難固化原來的東西,百年發展靠制度。給我們啟發可積累管理基礎工作很重要,同時把它系統化起來解決不同制度形成的制度N張皮的問題,在很多職能制的企業里面都會產生這些問題,各定各的制度和法律,互相之間都是完成職能目標,不是完成企業高層次的目標,這個案例能解決這些問題。 我想能不能從三立到四立?左傳講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我們如何往下走呢?自己做事,出業績,回憶往事,傳文化,讓人成事建組織,教人做事帶隊伍。所以現代企業要立德、立制、立言,立功。我們對這個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企業家,一定為這個社會立制度,它是基礎,它是基石。解決制度化層面,解決基礎層面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能使我們企業解決百年發展基礎的問題,就是制度,就是積累的這些東西,這是一個企業家對社會巨大的貢獻。 談到制度一體化的題目,說的是組織化、體系化、標準化、信息化、檢查評估化、文化等六點,從虛到實,從軟到硬,都是抓住百年企業核心問題。像都江堰三角法則那個案例總結的不錯。 另外幾家都是在制度體系建設等等,我看到很多很有企業的一些案例,包括我們的中煤平朔煤田如何在戰略轉型,濱海水業公司如何在綠色管理方面做事情。我學到很多事情,我祝賀大家在將來不斷總結案例,不斷提升我們業績水平和管理水平,包括思想水平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謝謝大家! (文稿來自速錄,未經審校) |
|